一、依據:依據109年本會年度計劃辦理。
二、目的:引進運動訓練新知與方法,提高運動水準及教練素質,俾利在國際綜合性運動競賽爭取佳績,為國爭光。
三、培訓目標:
總目標:2020年第10屆亞洲武術錦標賽,爭取各項前三名獎牌數為總目標。
日期:亞洲武術聯合會來函通知賽事延期,但未確定比賽日期。
地點:印度新德里體育館。
四、培訓項目:
(一)自選套路:男子組
1、長拳、刀術、劍術、槍術、棍術。
2、南拳、南刀、南棍。
3、太極拳、太極劍。
(二)自選套路:女子組
1、南拳、南刀、南棍。
2、太極拳、太極劍。
(三)散手:
1、男子散手: 60公斤級、70公斤級。
五、培訓起止日期、地點:
(一)日期:自2020(109)年10月20日至11月10日止。
(二)地點: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六、培訓方式:課程表分段分期另擬。
七、培訓內容:
(一)精神訓練及心理輔導:
1、聘請運動心理專家學者長期為選手做個別心理輔導,協助選手與教練間密切關係並掌握選手心理素質、問題解決及輔導。
2、協助選手適當克服、排除、心理壓力,強化、提昇、建立強烈自信心與企圖心,面對在比賽期間較具有突出的穩定性能達到國際水平之表現。
(二)體能訓練:
1、聘請體能教練協助訓練。
2、一般性體能:速度、敏捷性、柔軟度、協調性、心肺耐力設定不同內容輔以間歇、循環等方式訓練。
3、重量訓練:依選手訓練量及週期性調整做強化肌力、臂力、腿肌、腹肌、背肌等耐力訓練。
4、專項性體能:無氧耐力、有氧耐力衝刺訓練,以強化跑步訓練有氧耐力、速度爆發力。
(三)技術訓練:
1、套路
(1)基本動作練習:含基本手型、手法、步法、腿法練習。
(2)南拳騰空動作及穩定性練習;含彈跳騰空腿。
(3)腿法落地穩定性及太極拳三控腿訓練。
(4)套路組合練習:強調動作細膩性及質量。
(5)套路分段練習:強調步法、身法及精神之協調。
(6)套路整套練習:掌握整套時間、體力及強度之綜合表現。
2、散手
(1)實戰對抗:得分能力(主動進攻、防守反擊、強攻、遊擊、邊台)。
(2)散打選手拳、踢、摔之基本動作熟練程度、動作力度與身體素質達水準。
八、選拔入圍成績標準依「2020年第10屆「亞洲武術錦標賽」教練、選手遴選辦法規定辦理。
(一)選拔日期:109年8月29-30日,2天。
(二)選拔地點:花蓮慈濟大學-人文學院體育館。
(三)選拔方式:依據108學年度全國大專院校國武術錦賽競賽規程公開選拔。
(四)培訓人數:套路選手男子7人、女子3人,散手選手:4男含陪練員。
套路教練2人、散手教練1人,防護員1人,體能教練1人,共計19人。
(五)培訓地點:高雄市左營區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技擊館7樓武術場地)。
九、督導考核:
(一)有關督訓、考核等事宜悉依教育部體育署所訂及訓導考核訓練工作實施辦法執行。
(二) 本會選訓小組負責不定期前往督訓隨時瞭解培訓狀況,掌握訓練進度及協助處理有關問題。
(三) 培訓期間國內、外籍教練必須經本會選訓委員會同意,並簽訂聘約同意書,選手必須簽具自願書,培訓期間教練聘任、解聘依教育部體育署相關規定辦理;有關選手更換、退訓、管理、輔導由本會選訓委員會負責辦理。
(四)選手淘汰:
1、退訓:選手無故缺席或受傷無法練習者,或是在培訓期間技術上無法突破或是學習態度欠佳,經教練提報選訓委員會通過後退訓由陪練員遞補。
2、每一階段完成經專案小組針對選手訓練狀況由教練考核,國際比賽成績等研訂次一階段培訓計劃。
3、選手隨時接受禁藥課程及檢查。
4、選手須依規定申請事、病假,未准假前不得隨意離營區。
5、選手培訓期間須遵守受訓規定事項。
6、在培訓期間由選訓委員及教練團予以依各階段檢測標準檢測訓練績效,選手隨時測驗體能及技術,不合格者取消解除正取資格由陪練員遞補之。
7、曠課不得超過三小時以上者。
8、培訓中受傷經醫生證明一星期內能夠恢復訓練,否則需放棄培訓論。
9、不聽從教練教誨及技術指導,或是學習態度欠佳不良行為,如有違反者。
10、選手須規定申請事、病假應檢附證明文件或夜間未歸,經本會同意可離開,未准假前不得隨意離營。
11、選手應要按表操練無故缺席或不按表做練習者,或是在集訓期間有以下幾點規定不符,經報專案小組通過後,立即放棄集訓及參賽資格。
(1)受傷、隱瞞事實。
(2)技術懸殊無法突破。
(3)不服從紀律。
(4)未依程序辦理請假手續。
(5)如飲酒、賭博、行為、言語不正。
12、依據培訓原則及集訓管理辦法規定辦理,如以上列違規者,解除培訓資格。
十一、本計劃依據教育部體育署109年9月9日臺教體署競(二)字第1090030300號函備查辦理。